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结核性脑膜炎你听过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7-18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涂文婷
字号:

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,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(如肺结核)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。以下从核心知识点进行科普:
一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• 病原体:结核分枝杆菌,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至脑膜,也可由脑部邻近的结核病灶(如脑结核瘤)直接侵犯脑膜。
• 易感人群:免疫力低下者(如儿童、老年人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、艾滋病患者)更易感染。
二、典型症状
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缓慢,早期症状不典型,易被忽视,随病情进展逐渐明显:


• 早期: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,可伴头痛(较轻,间歇性)。
• 中期:头痛加重(持续性)、呕吐(呈喷射状)、烦躁或嗜睡,部分患者出现颈部僵硬(低头时下巴难抵胸口)。
• 晚期:意识模糊、抽搐、瘫痪,甚至昏迷,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。
三、诊断与治疗
• 诊断:需结合病史(如结核接触史)、症状,以及检查(如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、脑部CT/MRI、结核菌素试验等)。
• 治疗:
1. 抗结核治疗:早期、联合、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(如异烟肼、利福平),疗程通常需12~18个月。
2. 对症支持:如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(缓解头痛、呕吐),严重时可能需激素治疗减轻脑膜炎症。
四、预防措施
• 及时接种卡介苗(儿童常规接种,可降低结核感染风险)。
• 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,接触时戴口罩。
• 增强免疫力: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,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格外注意。
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,若出现持续头痛、低热、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,且有结核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,需及时就医排查。